他是一位发挥极为稳健,退赛较少的越野选手,长期在闷热的华南训练和生活,铸就了他超强的耐热能力和适应能力,相比很多选手惧怕高温参加越野赛,热对他来说似乎构不成太大威胁。
他就是中国越野跑顶尖选手邓国敏,2012年开始跑马,2015年接触越野,赛道上他披荆斩棘屡夺名次,成为一名越野跑运动员之后,他的马拉松成绩突飞猛进,2021年无锡马拉松他取得了大幅突破,跑出了PB2:20:31最好成绩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他有着自成一套的越野跑训练体系,同时他对自己够狠,在采访中他向我们传授了他独特的越野方法,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的极限运动人生。
与大山的缘分
早已注定
邓国敏出生在广东深圳的东边,靠近山野的地方,那里的绿道基本会带些起伏,初中时代的他,展现出对于运动不一般的喜爱,比如他爱好篮球、足球、骑行、跑步等~
校运动会,他热衷报名运动比赛,在初二校运会上,他获得了1500米第一名,在高中时他报名了第一个5000米,在套了第二名好几圈的情况下,获得冠军跑了18分左右,破了区纪录。
大学时代,见到的世界更大了,接触的运动项目也广泛了,他不再拘束于小小的地方施展“拳脚”,他向往着走向更广阔的世界,和同学骑行,从厦门到北京骑行,骑川藏线......
在朋友的影响下,2012年大二他开始尝试跑马拉松,加上当时广州的越野跑氛围浓厚,他开始了解到越野这项户外运动。
2015年,朋友参加了UTMB并向他描述了参赛过程,这是一次充满未知与探险的路程,邓国敏听完觉得备受震撼。
恰巧当时他遇到了马拉松瓶颈期,无论怎么训练始终迈不过2小时34分的门槛,既然有些事情可遇不可求,与其一头陷进去,不如转移注意力,说不定又是一片广阔新天地。
抱着对越野浓厚的兴趣和本身向往自由的天性,他开始尝试着一些小型越野比赛,最终都能完赛且获得满意的成绩。
在一次知名品牌比赛中,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,这次比赛也让他得到了去欧洲比赛的机会,就这样邓国敏一步步开启了他的越野人生。
一次难忘的越野经历
正式踏入越野界
2015年是邓国敏入门越野的第一个年头,他参加了第一场越野跑,这场比赛是一项团队赛,他和一位朋友组队,那天的比赛令他印象深刻。
那天山上下了很久的雨,路面湿滑,比赛过程中他和朋友摔了很多次,全身泥巴,到达终点处,两个大男孩浑身泥巴坐在终点处哈哈大笑,此时已全然忘记他们在比赛,而是在玩一场泥巴游戏。
邓国敏笑着回忆道:“我们回来花了六七个小时洗泥巴,洗了一个礼拜指甲里还是有泥巴的痕迹,虽然过程艰辛,但只要回忆起这次的经历都会很开心,令我至今难忘。”
当然这次比赛也是他越野跑真正的开始,接下来他开启了他的首次香港100。
2016年1月香港100,邓国敏运气不好遇上了百年不遇的寒流,山上结了冰,这样的环境让他措手不及,还好最后完赛了并且达到了精英的门槛。
当日比赛寒风彻骨,冷风吹过身体就如同刀割一样,又冷又痛,浑身发麻,以至于比赛结束后的一个月,邓国敏的手腕都是发麻的,甚至连拿筷子都十分困难,过了很久才慢慢恢复。
香港100作为他第一个百公里,是一次特别的经历,也为他后来的越野跑起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意义,他深知未来的越野之路充满未知与惊险,他稳扎稳打,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包括:
✔ 2020年港百越野赛男子季军
✔ 2020柴古唐斯·括苍越野赛85K冠军
✔ 2021年TNF100莫干山越野跑挑战赛70KM组冠军
✔ 2021丹霞山百公里冠军
自主项从马拉松变成越野跑以后,他无意中的长距离训练,公里数的积累,体系化的训练方法,也造就了他在2021年无锡马拉松发挥出令他意外的成绩PB2:20:31。
邓国敏没有教练团队,训练都是他一个人,他说他更喜欢一个人在山野里奔跑,更加自在,训练也会更高效,他有自己一套的、自成体系的训练方法。
比如他会将每周跑量跟爬升作为一个周期,周跑量大约在150左右,周爬升在 5000 左右,每次训练的强度不会太大,要求全程能跑完。
他经常跑20公里,爬升在700到1200之间,三分半左右的配速,如果爬升比较大,20公里配速基本上在3分50左右,他会给自己设定一定强度的训练,类似于节奏跑。
关于力量训练,每周他会进行 2- 3次,重点以核心和臀腿为主。
另外他对越野训练场地是很有讲究的,比如一周一个大爬升场地专门训练,但平时的训练会更多选择可跑性更强一些的山野训练,类似于更接近于马拉松路跑的路段;
越野跑是他的主项,而他看待马拉松更像是越野跑日常跑强度课的一种训练方式。
港百、宁海越野百公里
数据表现
2023年,邓国敏参加了两场百公里越野比赛,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,在今年2023年港百比赛中,邓国敏在接近终点线与罗灿华上演着极限冲刺夺得季军,以11小时7分21秒获得第三名。
在4月份的宁海比赛中,当天比赛天气闷热,众多高手争夺名次,邓国敏在身体疲惫和焦虑的状态下,以10:58:46的成绩获得亚军。
我们有幸拿到邓国敏2023年港百和宁海越野这两场比赛数据,并对数据做一解析。
邓国敏宁海越野全场平均心率为156,最大心率达到204,平均配速达到6:02。
邓国敏1990年出生,今年33岁,对于耐力项目来说可谓黄金年龄,如果按照220减去年龄计算,邓国敏宁海比赛平均心率达到83%最大心率,如果最大心率采用220减去年龄加上20计算,邓国敏比赛时平均心率达到75%最大心率;
就是说邓国敏在长距离越野比赛中基本上按照75-83%最大心率在奔跑,这也跟宁海当天温度较高有关。
而在港百比赛中,邓国敏平均心率为150,由于不同越野赛赛道特点、难度、比赛当天气候不同,并不能直接对比不同比赛运动员的表心率现,但我们可以还是从中一窥越野赛运动员的心率特征。
越野赛距离越长,相对强度越低,因为对于选手来说,在较长的距离比赛中是不可能长时间让心率处于较高水平的,因为你要应付的不是30-50公里,而是长达100多公里,因此降低配速,降低心率,保存体力是长距离比赛的基本特征。
根据我们对于K天去年UTMB170公里正赛、游培泉2023港百100公里、申加升去年UTMB CCC百公里组的心率分析,K天去年UTMB170公里正赛平均心率为135,游培泉2023港百平均心率为143、申加升去年UTMB CCC百公里组别的平均心率为158,这些都说明越野赛距离拉长但绝对强度有所下降。
根据慧跑之前对于马拉松顶尖精英选手如董国建、管油胜、焦安静、尹顺金等知名选手的分析,他们比赛时心率往往都超过170,这说明马拉松比赛心率更加接近乳酸阈心率。
但越野跑就有所不同了,全程以有氧运动为主是越野跑的特点,所以越野跑与公路马拉松具有完全不同的感受,公路马拉松全程赛道较为平缓,如果希望取得好成绩基本上是以混氧运动为主。
用通俗的话来说,全程比较“顶”,而越野跑,特别是长距离越野跑很少这样,多数都是有氧跑的配速,这就是越野的魅力,你不用跑得很快很“顶”,而是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流畅奔跑,从而感受天人合一的境界。
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分析,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,马拉松比赛基本上会按照最大乳酸稳态或者稍微低于MLSS的心率去跑,也即心率处于有氧到无氧的临界强度,大约在160-170左右,一般也不会低于150。
但对于超长距离,爬升很多的耐力运动来说,是不可能让心率长时间处于150-160的,因为选手不是仅仅跑几个小时,而是跑十几个小时,如果心率一直很高,选手也会在七八个小时以后发生严重疲劳而退赛;
所以越野跑速度较慢,而时间较长,其心率就表现为比较低,对于选手来说,平均心率一般介于140-150之间的有氧耐力区更为合理,这样才能够保证选手长时间稳定奔跑。
而在爬升路段,选手的心率有可能会上升到有氧动力区或者乳酸阈区间,而爬到山顶开始下山时,心率又会迅速降低到有氧耐力区间,当然有些时候,如果坡道太陡,运动员上坡时由于由跑变成走,心率也不会明显上升,甚至还有可能轻微下降。
总而言之,越野跑绝对强度肯定是低于越野跑,其有氧占比更大,人的体感更为舒适,跑起来更有乐趣。
发挥超强的耐力优势
稳扎稳打
邓国敏在比赛时发挥稳定,很少退赛,他认为完赛是对他这段时间艰苦训练最好的交代,不管成绩如何,也不想让自己留有遗憾。
他对自己够狠,夏天训练,很多跑者会光着膀子训练为了更好的散热,晨跑要不夜跑,但对邓国敏来说,他会给自己增加难度,选择下午3-5点炎热的时间段跑步;
在比赛时即使遇到30多度的高温,很多选手在比赛时会选择佩戴腰包,他们觉得背包是一个负担,何况还拿太多的水,但邓国敏通常会在背包里装上500~1000ml的水,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给身体降温,他认为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背着这些水当太阳直射时,身体的一些部位背部、脖子或头能够受到保护,身体不至于升温太快。
备赛
他至少会提前三个月做准备,根据比赛的距离、难易程度去制定训练计划。
前期以堆积跑量为主,针对不同的距离,设定不同的跑量基准;训练中期,会开始上强度和速度;训练中后期,会更加专注于长距离LSD训练,去练心肺有氧耐力。
日常的慢跑训练他会穿插着力量训练,因为慢跑的时候身体不会太过于疲劳,在这期间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力量训练。
进入一个训练周期以后,每周他都会找两小时左右的世界去做按摩放松。
而他的长距离LSD训练,和平时跑者的LSD训练有很大区别的,针对于马拉松来说,25-35KM就是标准的一个LSD;
但对于长距离越野跑来说,需要一次性要跑 70 公里才能满足越野跑的LSD训练,但显然是不太现实的,他会选择背靠背的方式训练,比如今天 50KM稍微快点的速度、明天20KM稍微慢点的速度分两天来训练,让身体不断适应这样的疲劳,这样越野赛才能适应这样的节奏。
参赛
对于一般的跑者来说,想要去跑完一场越野,你需要:
1、认真训练,要让你的身体具备一定的体能,有实力完成比赛;
2、在比赛过程中,学会合理分配自己的体能,赛前计划好每个赛段你需要以怎样的配速行进,完成多长时间,如何补给?
比赛过程中,上坡&下坡:
上坡不要急,上坡基本上跟平路跑的跑姿没什么区别,你只需要稍微降低步幅,调整好重心,节奏不要太快,遇到陡坡就靠走,基本上大多数精英运动员也是一样的;
在上坡的时候,身体晃动的幅度是比较小的,但会耗费很大的体能,很容易造成岔气,所以我在上坡时基本会进行补给。
而下坡相比较上坡,难度、技术会提出更高的要求,下坡不要急,不要跨大的步子,找好重心,遇到乱石路一定要小心,下坡要往远处看的远一点,要有预判,不要一直盯着你的脚下,这样就不会去捯步子,不会强行让你的大腿去刹车,这样整个人就会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。
选好落脚点,要避开这种会晃动的石头,尽量的避开有青苔或者觉得滑的这个路面,踩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稳的一个路面;
很多马拉松运动员,他们转型当越野跑运动员,其实最难克服的就是下坡,因为下坡掌握不好就很容易受伤。
你需要在平时的训练时找不同的路况训练,去锻炼你的脚感,配合平衡,因为下坡时,肌肉晃动其实更大,对于股四头肌,尤其是下肢的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总结
最后,邓国敏还向我们传授了他独特的比赛策略:他喜欢在比赛之前,做好预测,比如2020年的港百,他对自己完赛时间也是做了一个预测,最后和预测的完赛时间也仅差了一分多钟。
他会找历届 实力水平差不多的选手成绩对标参考,将他每一段的数据统计进行对比分析, 在他的时间基础上面,结合本身的实力,根据数据分析制作一个时间表出来,最后按照时间表预测这场比赛完赛时间;
在比赛时他也能清楚知道,在怎样的赛段要以怎样的配速、状态去完成比赛,这让他可以得到很大的启发和参考价值。
接下来邓国敏在7、 8 月份即将奔赴欧洲参加UTMB,国内比赛重点会放在柴古唐斯,香港的TNF100系列赛。
我们期待他的精彩表现,并祝愿他如愿取得好的成绩!